合上笔记本盖不进入休眠。在Ubuntu的电源管理没有找到相应设置,可以手动修改配置文件完成。
vi /etc/systemd/logind.conf
打开logind.conf配置文件,找到:
HandleLidSwitch=suspend
HandleLidSwitchExternalPower=suspend
修改为:
HandleLidSwitch=ignore
HandleLidSwitchExternalPower=ignore
重启生效!
合上笔记本盖不进入休眠。在Ubuntu的电源管理没有找到相应设置,可以手动修改配置文件完成。
vi /etc/systemd/logind.conf
打开logind.conf配置文件,找到:
HandleLidSwitch=suspend
HandleLidSwitchExternalPower=suspend
修改为:
HandleLidSwitch=ignore
HandleLidSwitchExternalPower=ignore
重启生效!
因为Ubuntu20.04通过netplan来管理网络,和之前得版本略有区别。
打开配置文件编辑:
vi /etc/netplan/00-installer-config.yaml
这个yaml可能叫其他名字,打开即可。
network:
ethernets:
eth0: #配置的网卡的名称
addresses: [192.168.2.128/24] #配置的静态ip地址和掩码
dhcp4: no #关闭DHCP,如果需要打开DHCP则写yes
optional: true
gateway4: 192.168.2.1 #网关地址
nameservers:
addresses: [223.5.5.5,114.114.114.114] #DNS服务器地址,多个DNS服务器地址需要用英文逗号分隔开
version: 2
renderer: networkd #指定后端采用systemd-networkd或者Network Manager,可不填写则默认使用systemd-workd
前几天Ubuntu 20.04 TLS (Focal Fossa)正式发布,家里的台式机是Ubuntu 18.04 TLS,决定升级到最新TLS版。
首先把系统软件升级到最新:
apt update
apt upgrade
然后执行 do-release-upgrade 如下:
默认TLS版只能升级到TLS版,并且只有第一个补丁版发布才能检测到升级。就是说只有20.04.1发布后才能升级。可以手动指定参数:
do-release-upgrade -m desktop -d
经过漫长的等待,终于更新完了。重启系统。
Ubuntu Server 18.04 更改/etc/hostname已经不能更改hostname了,需要修改以下配置:
修改/etc/cloud/cloud.cfg文件
preserve_hostname: false
修改
preserve_hostname: true
执行命令 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主机名
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testname
重启系统生效
作为一个个用linux作为桌面环境,并且完全替代了windows的来说,怎么折腾好看,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而Ubuntu的开机动画,那紫色的画面,ubuntu那几个大字,实在丑的不行啊,这次来更换一下ubuntu的开机动画,不说赏心悦目,再怎么也得好看一些
下载开机动画
sudo apt-get install plymouth-theme*
通过这条命令,我们可以看到安装了好几个动画
选择一个动画
sudo update-alternatives --config default.plymouth
输入上面的命令后,会看到已安装的动画列表,带有*的是当前已经选中的动画
输入相应的编号,然后回车,就设置为了相应的动画
设置好了动画,我们就要使这个设置生效,需要输入该命令
sudo update-initramfs -u
此时就已经设置好了,如果我们要查看效果,我们可以重启ubuntu,就可以看到效果了
Ubuntu 和很多其它的 Linux 发行版提供一个易使用的称为 update-grub
命令行实用程序。
为更新 grub ,你所要的全部工作就是使用 sudo
在终端中运行这个命令。
sudo update-grub
你应该看到一个像这样的输出:
[email protected]:~$ sudo update-grub
[sudo] password for abhishek:
Sourcing file `/etc/default/grub'
Generating grub configuration file ...
Found linux image: /boot/vmlinuz-5.0.0-37-generic
Found initrd image: /boot/initrd.img-5.0.0-37-generic
Found linux image: /boot/vmlinuz-5.0.0-36-generic
Found initrd image: /boot/initrd.img-5.0.0-36-generic
Found linux image: /boot/vmlinuz-5.0.0-31-generic
Found initrd image: /boot/initrd.img-5.0.0-31-generic
Found Ubuntu 19.10 (19.10) on /dev/sda4
Found MX 19 patito feo (19) on /dev/sdb1
Adding boot menu entry for EFI firmware configuration
done
你可能看到一个类似的称为 update-grub2
的命令。不需要在 update-grub
和 update-grub2
之间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。这两个命令执行相同的动作。
大约在 10 年前,当 grub2 刚刚被引进时,update-grub2
命令也被引进。现在,update-grub2
只是一个链接到 update-grub
的符号,它们都更新 grub2 配置(因为 grub2 是默认的)。
它可能是,你的 Linux 发行版可能没有可用的 update-grub
命令。
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做什么?你如何在这样一个 Linux 发行版上更新 grub ?
在这里不需要惊慌。update-grub
命令只是一个入口,用于运行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来生成 grub2 配置文件。
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任意 Linux 发行版上使用下面的命令更新 grub :
sudo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当然,记住 update-grub
命令比上面的命令容易很多,这是为什么它在一开始被创建的原因。
vino共享桌面十分简单,Ubuntu18.04系统已经预装了最新版的vino。如果没有则可以通过命令sudo apt install vino进行安装。
安装vino以后打开设置,在共享标签下找到屏幕共享,将其状态设置为打开。勾选’允许连接控制屏幕’并设置一个6-8位的密码。
此时我们还需要取消gnome的连接权限限制,可以通过sudo apt install dconf-editor安装dconf-editor软件。打开该软件后一次打开org->gnome->desktop->remote-access,将require-encryption设置为关闭。
至此便完成了远程端的全部设置,在本地端我们可以下载VNC Viewer进行连接。打开VNC Viewer后在地址框中输入远程端的ip即可连接。
主机安装Ubuntu 18.04,在hosts中配置了开发时使用的域名。想把主机做为DNS服务器,供路由器使用,这样网内的机器不需要指定DNS就能解析了。
在Linux以前的版本,只需要安装bind或dnsmasq,把监听地址改为网卡地址,网内的机器就能使用。
DNS服务软件我使用的是dnsmasq,使用apt源安装,启动服务失败。查看原因:
原来53端口被占用。
Ubuntu 18.04变化还是挺多的,比如设置hostname,不能再简单修改/etc/hostname。Ubuntu 18.04桌面版,新增了一个systemd-resolved服务,禁用它就好。
执行MySQL初始化:
mysqld --initialize --datadir=/home/mysql/3307/data --user=mysql
报错,提示不能创建目录:mysqld: Can’t create directory ‘/home/mysql/3307/data/’ (Errcode: 17 – File exists)
建立目录再执行初始化命令,提示没有权限:mysqld: Can’t create directory ‘/home/mysql/3307/data/’ (Errcode: 13 – Permission denied)
该目录已经属于mysql用户,且有读写执行的权限。设置成0777,依然报错。
相同的命令,曾在CentOS上,自己编译的MySQL用过,不应该是命令的问题。该机器是我的笔记本,安装的是Ubuntu Server 18.04,MySQL是用官方的apt源安装的。经过一番查找,发现是一个叫AppArmor的玩意搞鬼。
Ubuntu有个AppArmor,是一个Linux系统安全应用程序,类似于Selinux,AppArmor默认安全策略定义个别应用程序可以访问系统资源和各自的特权,如果不设置服务的执行程序,即使你改了属主属组并0777权限,也是对服务起不到作用。
家里有一台笔记本做个人服务器。笔记本只有一个硬盘位,放置的是128G SSD硬盘,通过USB 3.0接口外接一块3T的硬盘做文件存储。新买了一块1T硬盘,替换SSD和存储,3T的硬盘做备份。不仅提高机器工作的稳定性,还能减少房间各种线。
此前系统安装的是 Ubuntu 18.04 桌面版,新的系统在 Debian 和 Ubuntu Server 之间纠结好久之后,最后选择了 Ubuntu Server 。主流的 Linux 桌面版和服务器版,差不多都使用过,而且都用过比软长的时间。Ubuntu的Server版是第一次用,安装和配置都大同小异。安装完后要做的工作也就那么几个,不过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同,所以做了如下笔记。